关于《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导则》的解读

3月 3日,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的《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由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该导则在落实市政府批复的《上海市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以下简称《单元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标准,为提升商务区的整体品质、打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环境和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一、《导则》的编制背景与编制思路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同时赋予上海三项新的重要任务。2019年5月13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虹桥商务区明确了新的定位。2020年2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上海市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国家战略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立足商务区的定位和实际,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综合市区两级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对接《单元规划》,制定形成本《导则》,形成统一的“虹桥标准”。

《导则》围绕虹桥商务区在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和“一极三区一高地”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对标国际一流,全力打造国际开放枢纽、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的定位,勇当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排头兵、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力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践行者,建设辐射国内外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的新要求,按照精细化管理、“宜商、宜业、宜居”的城市发展和更新目标,凸显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和崇人文等特色,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商务区的品质,以主城片区建设中的问题为导向,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行管理的全过程角度,打造“虹桥标准”。



 

二、《导则》的定位与应用

《导则》主要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以及国家和上海市相关领域的规划建设管理规范、技术规程进行编制。

《导则》作为指导各类建设项目规划建设运行的纲领性文件,向上承接《单元规划》,向下指导专项导则编制,主要用于指导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在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及运行中统一设计和管理理念,确保在虹桥商务区范围内达到建设标准统一、风格协调一致、精细管理有序,在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单元规划》要求。

《导则》最终将形成“1+N”的规划建设导则标准体系,1为本《导则》,N为视情增加的专项导则,对《导则》提出的策略和措施进行细化,重点涵盖建筑工程、环境景观、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地下空间、城市风貌、智能设施等主要领域。


三、《导则》的主要内容

《导则》围绕商务区的发展定位,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坚持面向长远,彰显虹桥特色,对标国际一流,着重从国际城区、开放枢纽、生态环境、市政设施、美丽街区、智慧城市等六个方面26个大类43个小类提出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目标、策略和要点,力求体现商务区的发展特色,形成统一的“虹桥标准”,促进商务区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四、《导则》的主要亮点

亮点之一:更加强调高点定位、国际对标

《导则》在全面分析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各领域的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对比纽约、伦敦、东京、北京等国内外城市案例,在总结归纳虹桥商务区原3.7平方公里核心区开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为出发点,坚持用世界眼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升区域整体品质,凸显低碳、智慧特色,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亮点之二:更加强调综合统筹、协作互利

为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虹桥商务区内各个片区和周边拓展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综合考虑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结合市相关部门和各区要求,提出了更加统筹谐调的区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标准,力争实现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统筹、建设标准统筹和运行管理统筹。

为加强《导则》的可落实性,提出了强化规划、设计、建设的全过程跟踪和多部门、多专业协同,注重公众参与和动态管控的要求。管委会以整体性、引导性、约束性为原则通过总控计划统筹开发建设时序,全过程跟踪核心区与各片区的规划建设,建立规划建设联审机制、市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机制,加强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沟通协调。厘清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维护的权责,明确责任主体和建设维护标准,保障人员配置。


亮点之三: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城区

1.三级中心引领的高品质全配套公共服务

主城副中心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接轨国际一流商务区标准,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地区中心着重于通过强化功能混合、交通组织和环境空间优化提升地区活力;社区层面集中集约综合设置公服设施,率先全面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


2.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全联通综合开发

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功能集聚、业态复合,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商业商务、研发及开放空间地区,集约节约用地,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设置多通道、多出入口,强化地下空间之间的全连通和有效利用。集中的商务、商业区域和轨交站点设置地下联通道,确保24小时全天候通行。建设二层连廊,与地面步行道和地下联通道串联,形成立体分层的步行网络。


3.高品质“崇人文”的国际社区

提升商务区人居环境水平,优化房型及小区设计,强化风貌管控,高标准配置住宅区绿化和公共空间,引入高品质物业服务,新建小区不设传统式围墙,倡导人文、体育、休闲设施开放共享,基础教育、文化、社区商业等公共设施的规划配置与建设水平要满足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打造包容共享的国际生活示范区。



4.可阅读“最低碳”的城市建筑

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城区,全面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大型商业办公建筑和地标性建筑达到三星标准要求,引领全国最高标准;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达到40%以上;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应用BIM技术。


5.线上线下“优贸易”的商务环境

以规范、引导服务设施和智慧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为会展商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倡导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化布局模式,为“一门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基础保障,为“一关三检”等机构进驻预留空间。


亮点之四:建设联通世界的开放枢纽

1.多元衔接的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

打造国际一流交通枢纽,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缩短换乘距离,建设安检一体化专用通道,多语种的交通标识清晰、连贯、美观,提高换乘便捷性和快速疏解能力。解决重点区域停车矛盾,合理配置停车位和实行差别化的有效管理,强化泊位共享和短时停车功能,推广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规范非机动车停放。



2.重点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

从线路站点、车辆运行、站台设施等角度全方位提出建设标准,公交站点500米内可达覆盖率达到100%,商务区内任意两点间可通过一次换乘快捷到达;公交车辆运营正点率达到95%以上,公交运行速度不低于18公里/小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站台统一设计,站牌多语种标识,实现公交信息实时查询和站台实时显示。


3.全联通、人性化的慢行系统

倡导绿色出行,重点地区保障行人、自行车路权,结合地下空间、二层连廊、绿道、景观河道岸线及桥梁等,为行人提供宽敞连贯的步行系统;新建、改建道路要积极创造条件保障自行车路权,形成安全、通畅、便捷的骑行网络。


亮点之五:营造对标一流的生态环境

1.“最低碳”的一流生态环境

提高水、气、声环境标准,构建与区域连通完整的自然生态格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63,环境空气AQI优良率达到82%,地表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中重点区域的景观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环境噪声区达标覆盖率达到100%,主城副中心等重点区域的绿地率大于36%。



2.美观开放的商务区绿色空间

加强公园设计和建设的科学引导,提高城区公园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覆盖率,400平方米以上公园和广场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100%;建设一批“四化”精品,突出四季景观;鼓励开发企业认建认养相邻公共绿地,提升建设管理标准;新建建筑的屋顶绿化面积不低于屋顶面积的40%,乔灌木面积不低于屋顶绿化面积的50%;推广绿化高标准一体化养护,重要景观节点养护标准高于一级水平,提升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品质。


亮点之六:配建集约低碳的市政设施

1.低影响的绿色市政

在确保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绿色市政理念,通过综合设置、地下化和景观化等途径完善市政系统网络,市政管网普及率达100%。倡导低影响开发模式,强调一体化综合规划和资源整合,制定优化和完善商务区综合管廊规划,合理确定综合管廊的系统布局、建设规模、建设类型和建设时序,构建具有虹桥特色、可实施的综合管廊系统。

 


2.“最低碳”的市政设施

整合供水、污水、雨水、水系等专项规划,新建或全面改造的区域全面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建立水质水量的监测预警系统平台,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提倡节约用水和雨水资源利用,新、改建城区雨水资源利用率不低于5%。制定合理的能源综合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重点地区集中供热/冷普及率达到75%,实行用能分类分项计量,纳入市能源管理平台。构建高效运行的区域垃圾管理系统,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35%。


亮点之七:塑造品质高尚的美丽街区

1.尺度适宜的人性化街区

强化路网高密度、街坊小尺度、建筑低高度,主城副中心和地区中心区域的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与核心区标准持平;道路设计从“强调通行效能”向“促进街区发展”转变,实施海绵化设计;街区界面的建筑贴线、首层开放、建筑退让、界面透明等指标率先达到《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推荐标准,塑造连续美观的街道界面。



2.国际一流的街区风貌

从色彩、高度、景观风格等方面要对商务区建筑进行全面管控;公共设施周边原则上不应设置围墙;广告店招鼓励整体设计,与街道或所在城区风貌相协调;重点区域景观照明保持风格和谐统一。强调街区的可阅读性,城市家具注重国际化、智慧化、功能化;打造公共艺术街区,提升街区公共艺术品质和区域城市环境。



亮点之八:构建智能互联的智慧虹桥

1.面向未来的高标准基础设施

聚焦5G示范区、城域物联网建设,高标准建设成为智能互联的智慧虹桥,率先构建集“连接、枢纽、计算、感知”为一体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架构,建成一批具有基础性、功能性、示范性的智能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实现5G网络全覆盖。


2.全方位渗透的智慧场景应用

打造一体化联动便捷的“网上枢纽”,推进展馆智能运营和会展业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建设智慧园区,建立能源、碳排放与绿色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实现24小时全方位监控的全覆盖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共享率达到100%;优化城市运行管理,大气、地表水、环境噪声实时监测全覆盖;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服务事项移动端可查询比例达到100%。


3.集成一体的智慧城市大脑

全面接入公安、交通、环保、水务、气象等方面的实时视频及数据信息,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密切互动,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率达到100%、城市开放数据实时更新率达到100%,打造综合指挥的“智慧”平台。

关于具体的上海虹桥商务区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需要结合您的企业规模,行业性质等来确定,欢迎您与我们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21-64398555